小學四年級人教版語文下冊特點分析(3)
來源:大連奧數(shù)網(wǎng)整理 2012-01-11 14:41:34
三、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
教科書的呈現(xiàn)方式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著內在的規(guī)定性,往往決定著教師的執(zhí)教方式,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。學習語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,不可能通過幾篇文章的閱讀就達到語文學習的目的。語文學習有其內在的規(guī)律,語文學習也有一個基本的步驟。教科書的呈現(xiàn)方式就是讓學生從內心觸摸到語文,在實際的語文學習中能習得方法,慢慢找到學習規(guī)律。
人教版教科書有著自己的教科書話語表述系統(tǒng),這是不同于教師教學的話語系統(tǒng),同時又指導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。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而言,學生容易接受的是親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語言。人教版教科書在這一點尤其突出,“我想……”“我要……”“我一定……”,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設計,給學生更多關注,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指引。
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,表現(xiàn)在語文學科中,應該是什么樣的呢?人教版教科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。每個單元前都有“導語”,課與課之間有“鏈接語”,精讀課文中“泡泡語”,有的導入學習活動,有的指導學習活動,有的提出學習目標,有的提示學習方式,能引導學生自己閱讀。教科書努力把對學習的指導隱含在文字背后,不是指手畫腳的說教,而是和風細雨的點撥。
“讓我們閱讀本組課文,留心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,和同學交流從故事中獲得的啟示。”(第七組“導語”)提示了學習方式──閱讀和交流;提示了學習重點──注意外貌動作描寫;提示了學習目標──獲得啟示。“江南的山水、溶洞真實奇妙無比,引人入勝。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?閱讀課文,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,它們有什么特點。如果有興趣,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優(yōu)美語句摘抄下來。”(《七月的天山》 “鏈接語”)從上一篇文章的閱讀引向本文的閱讀,提示了學習要求──抓住景物特點,積累語言。
每一課后的練習文本更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。“我們讀讀下面的句子,體會體會帶點的詞語,再寫下來。”“課文中有些句子含著一定的意思,如,大家都喊:野獸來了,野獸來了──就都跑了。讓我們找出類似的句子,讀一讀,體會體會。”這樣的課后練習,引導學生體會“詞語”“句子”在文章中的作用。通過體會詞句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,感受用詞用句的準確,領會表達方法,進而學習表達。
“根據(jù)我的經(jīng)驗,平時多動筆對提高習作水平很有好處。”是“我的發(fā)現(xiàn)”中的內容,其中還有留心觀察,多讀課外書等……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,發(fā)現(xiàn)更多的學習方式。教材編者把學習的重點導向對語言形式的揣摩,學生學習語文就不會只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。
教科書通過自己的表述方式,指引學生應該逐步建構起這樣的語文學習過程:
這個學習過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、合作、探究。以自讀課文和相互交流為基礎,欣賞語言對文章內容及表現(xiàn)形式進行評價,同時獲得審美體驗。在感悟語言、積累語言的基礎上領悟表達。理解內容是語文學習的基礎,學會表達是語文學習的目的,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產(chǎn)生問題、解決問題。也就是說語文學習包含的兩條線,或者說一種學習的兩個方面,教科書都已經(jīng)考慮到了。
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,通過各種各樣的學習活動,即使沒有教師的指導,也會慢慢學會學習。